【新书推荐】 封凯栋《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出版
太阳集团tcy8722长聘副教授封凯栋的专著《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近日由太阳成出版社出版。
【主要内容】
成功的系统性转型依赖于社会对危机的认知,以及国家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制度构建工具。这些条件也意味着“危机并非总是好的”,而且并不是每一次政治领袖或精英集团推动系统性转型的尝试都会成功。事实上,大部分动员或尝试都无疾而终。例如,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民众面临着“卫星时刻”(Sputnik Moment),即在科技领域保持竞争力的重大危机,强调美国将增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资,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这一动议的最终成效仅体现为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等一些行业性举措。而奥巴马所依托的科技精英们,在高流动性的金融资本的支持下,更青睐全球化协作,并没有认定美国正在遭遇系统性的科技领导力挑战。此后的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使用“卫星时刻”这样的政策口号,甚至一直都在尝试取消制造业扩展伙伴计划(Manufacturing Extension Partnership,MEP)等高技术政策项目。可见,危机并不必然会带来积极影响。但需要承认的是,在塑造现代创新经济模式的历程中,美国每一次结构性转变和重要的制度重塑,确是以影响重大的系统性危机作为前提的:因第二次世界大战、1957年“苏卫事件”和1973年后多重叠加的危机影响,美国所驱动的结构性转型都深刻地改变了其国内创新经济体系,乃至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危机下的结构性转型能够成功?国家又该在塑造创新系统和推动创新系统有效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国家的双重角色》一书立足于演化经济学对创新和市场过程分析的基本框架,通过对德、美以及日、韩等国家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尝试将比较政治经济学中的格申克龙传统和发展型国家理论融入到以熊彼特主义传统为基础的创新分析范式中。本书尝试解构创新活动中所涉及的不同参与主体,突显国家在发展创新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通过分析成功的创新型国家是如何在危机中利用社会动员和战略性资源投放来推动创新系统转型的,解释发展型国家的困境和国家创新系统转型的“动力学”问题。
【作者简介】
封凯栋:太阳集团tcy8722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社会学学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同时担任《北大政治学评论》副主编、人大资料复印中心二次转载期刊《创新政策与管理》执行主编、《中国科技论坛》(CSSCI)编委;担任《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和《中国社会科学》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人;担任Routledge和Emerald出版社学术书稿审稿人;曾在中美创新对话、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等政府间对话机制和国内组织中担任中方专家和首席专家等角色;曾任科技部对美科技合作十三五规划工作组副组长,是国际科研团体AIRNET(The Academic-Industry Research Network)骨干成员。封凯栋主要关注后发国家产业和企业能力,政企关系与创新政策,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企业组织模式与企业内社会权力等领域。